解析武术震脚
震脚
或问:现在,拳术界广泛地存在着对“震脚”功夫的迷惑,有人认为“震脚”不应当练,其可造成自身受伤,有人认为,即是前人留传下来的一项功夫内容,必然有其作用,不练“震脚”功夫,是一个缺陷,对一个习拳之人而不会“震脚”功夫,会留有一个遗憾,而又不知如何能得震脚功夫,又不造成受伤,产生不良后果,您是如何认识和教授的?
师答:震脚,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功夫内容,综观传统拳术各门派,各拳种中的拳术套路中,都有震脚一法的修炼内容,而有些套路中,震脚都频频出现,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套路中的震脚,确存有两种功夫效果的作用:一是在套路进行到一个阶段,须要调整自身内劲,形体,使之舒松沉静时的震脚,目的是通过震脚方法重新调整自己,这一方法多用于套路编排长的长拳套路中;一是在套路招法中,震脚作为攻防招法而修炼的一种功夫内容,目的是充分体现震脚的攻防作用,这一方法多见于套路编排短的短打套路中。然而,此两种震脚的内在功夫,艺境,实质,又不能截然分开,故作为舒松沉静的调节自身的震脚方法,其内容简单,而作为攻防招法所修炼的震脚方法,其内容较复杂,然而两种震脚功夫的实质内容确是一个。
一般习拳术者,不遇明师,是很难分辩清楚明白的,在习拳时,因不明震脚的理法,而乱用震脚方法,非但震脚功夫 未得,长期修炼,反而会造成自己出现脚、踝、膝、胯、腰、脊、脑等不同部位的各种暗伤出现,及病伤已成,悔之晚矣!增加很多自身体疼痛和心理障碍的苦恼。由于此种人较多,只因练武不明理法而造成,故皆认为震脚方法而造成,产生了拳术界之人谈震脚而色变的怪现象,这是自然的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从震脚方法立名的来源,才能认识清楚震脚的方法及其所指功夫内容是什么,这就是修炼拳术攻防之道“探本穷源”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又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正确的方法,偏离这一法则,都不是正道。
在《易经·说卦传·第九章》中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这是传统拳术各门派,各拳种所遵从的宗旨,阐明了震脚的道理,为了现代年轻人能明瞭其内容,翻释成现代语言为:乾卦代表天,在上方,象征人的头;坤卦代表地,包藏万物,象征人的腹;震卦代表阳动,象征人的脚;巽卦代表谦逊,象征随脚而走的大腿;坎卦,外空内实,象征为耳;离卦,阳外中空虚,象征眼睛;艮卦代表止,象征手可以支持使物停止。以上之卦对身体部位的确认,皆诸家拳门所采用,由此可知《易经》亦为拳家经典之一,并非杜撰,乃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一脉相承之佐证。
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震脚是这一方法的正名,然又有名跺脚或跺子的,甚有以“跺子脚”命名的。如太极拳门称为震脚,八极拳门和有些拳门大都称为跺子脚。
由于存在着震脚之正名,跺子脚之别名,充分地显示出震脚功夫的体、用的分别。而在修炼的过程中,须求不同,故震脚的演练外在形式不同,就有“原地震,上步震,退步震,单脚震,双脚连震,磨盘碾震”等不同的方法;又有内在劲势的“轻、沉、缓、急、明、暗、透、空”八法之区别。亦显示出,同一震脚功夫艺境,各人修为不同,自有艺境水平高低不同,所以说,震脚功夫,亦是衡量一个拳手功夫艺境水平的一个标准,习拳术攻防之道怎能忽视震脚的修炼呢。这乃是不容质疑的了。
震脚效用
震脚的功夫效用有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变步换势;助拳生威势;固强根基;强化足之功夫;作为有效的具体攻招使用。但如何才能达到“练为所用”,先须明白震脚的自身内在之机制,即可明白震脚之理法了。
前论已知震脚是正名,我们就从震来入手解决。震乃八卦中“震卦”之名,震卦。
其卦爻之象,显示出:二阴由上下落之势,一阳生于下而有上升之势,此乃震脚方法的真实含义及其作用已然非常明确了。震脚是正名,而跺子脚乃是用于招法攻防之名,于此可知了。
拳术中,“一阴一阳是为拳”,乃言说一阴之形体和一阳之内劲,相互逆从为用是根本的则。作为一阴的形体,其实含有“筋劲、骨力”的二阴。明说是“一阴一阳是为拳”,内含“一阴为二,一阳为一,符合元气含三的法则”。即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作为形体之一部位的脚,向地上落下,是筋劲骨力二阴落下,触地刹那间其脚之“一阳之内劲上升之劲势”产生,其全部过程正应合震卦之二阴落下,一阳上升之象,然须知,一足之落下乃全身形体之势所成,并非单指足而言;一足落下触地刹那间,一阳之内劲的上升之势,乃因内劲在体内独立存在所造成,皆全身的功夫艺境之体现。
由于明白了上述震脚方法的基本道理,我们在具体分析震脚功夫几个方面的效用之内含,也就容易认识和理解了。
一所谓“变步换势”乃指垫步换势的震脚方法而言说的,有上步、退步、单双脚震、磨前碾震等诸法,皆可作为变步换势之用。由于变步用震脚法,可使自身之劲势得到瞬间的相机应势的换转变化之用,是较技时抢机占势或等机待势的用法之一,常有“冷、快“突然的效果,是取得致胜的有效手段之一法。二所谓“助拳生威势”,乃由于震脚法,落步生根,阴形之体稳固于瞬间而又通顺,一阳之内劲势上升,腾挪胸间,运化于胸,贴背转肩至于两臂达两手,可使守招劲势稳固,攻招发势击人之势威猛浑厚不可阻挡,又可使自己精神为之一变,凛然不可侵犯之气势骤现,故可威慑对手魂魄,使之胆颤心惊,这是一个功夫艺境的描述,并非无此功夫之人的造作之假气势。这就是震脚之助拳生威势的道理,知此法,可产生威力极猛的拳法之厚势,增加打击的效果。三所谓“增加足之功夫”,由于在正确方法的修炼过程中,反复习练震脚,可使双足连震;单脚上步震、退步震;磨盘碾震,等诸法娴熟,变换迅速,是身法攻防变姿换势的根基外,又增强了足的瞬间蹬踩诸法的敏感度,而又能使足作为直接攻击手段增强了敏捷的效用,可使双足的攻防变换转化的频率快,击打效果自然巧妙。谚云:“知拍任君斗”,也说明了足在“震脚”方法不断的习练过程中,自然就提高了足为支撑时的稳定性;双足的攻防变点换位的实效性,而更能充分发挥步法的“踏中门,踩边门,击打对手桩腿,拦截对手各种腿击法和防止对手击打自己桩腿的作用。
震脚方法精熟,可以增强自身上中下三路的整体攻防技术的实施;可以贯彻内中外,天地人三盘顺逆攻防的一致性,充分发挥传统拳术*节能、全方位攻防招法技术、技巧、功夫的实施,是体现周身一家的功夫的一个内容。
故震脚功夫历来是“拳术功夫大家”极其为擅长的自身内在功夫之一种。但习拳者,不明震脚功夫的实质性功夫内容为何。而在修炼震脚时,往往以错误的方法而习练之,所谓错误的方法有几种表现:用力下跺;抬脚过高;力点不明;震脚不实;劲力不合等。分析如下:
所谓“用力下跺”,此乃根本不明白震脚功夫的根本内容,而产生的错误方法。前面已经论述“震卦”,爻象一阳而二阴,二阴者,筋劲、骨力也,足之形,为民;一阳者,内劲也,修炼而得者,为君。震卦,在人身为足,震脚者,足之筋劲、骨力之形落地之象,而同时内劲一阳升,此两者合一之法名为震脚,即落足之筋劲骨力之落势触及地面的瞬间而内劲升起,是为“震”,即两阴落地一阳内升之象。由上述分析可知,震脚之法非“筋劲,骨力”的用力之说,可以明白了!那习练震脚之方法不在于用力不用力之处;而在于自身松静的落足之刹那间,有无震憾大地之感;有无内劲上升之势的产生,两者皆有,是为震脚之法。而两者,何者为主,何者为次,乃根据震脚的具体目的而有分别。如用于松静自身,则震脚形静而内劲上升之势微,是套路中分阶段修整的震脚之作用;如用于跺对手之足而使用,足形亦静,但落势疾,而内劲上升之势厚而缓;如用于助拳之威势的震脚:形体松静,足落势沉冷,内劲上升之势雄猛浑厚而疾;因各种目的之震脚,因定根基的作用,皆在其中,这是各种震脚功夫的共性所决定的。
抬脚过高,是习拳者不明白震脚之震撼力的产生不在抬脚高低上说,容易产生高抬脚而用力下跺的弊病,久而伤及自身。
力点不明:震脚乃脚敷平了的功夫有了,才能习练的方法。而脚敷平的功夫,是在初习站马步架功夫中得到的,是自身筋劲、骨力去拙换灵具体表现在双足上的功夫。故初习拳者往往用脚掌或脚跟用力下跺,即为力点不明,亦会伤及自身。
震脚不实:是所震之脚敷不平,产生不了落地时共鸣的震撼作用,是功夫太浅,表现为震脚浮而无效果,劲、形是内在根本原因。正确的震脚,是脚落地后,筋劲、骨力自然直透地表,深入地下,产生浑厚沉闷的声音,而其声音又像从地下发出。如在土地的拳场内习练,场边之人皆可觉得大地有颤抖的感觉。震从雷,犹如震雷一般,此乃是自身形体松静“形整”的功夫,非在用力跺之。
劲力不合:即内劲和筋劲、骨力不相和谐,乃是修炼震脚方法不能得功夫根本原因,是指全身的“劲力不合”而说的。即练震脚时千万不可将阴形的筋劲、骨力有意用力求之,更不要“内劲”随足之下落而下沉。这样筋劲、骨力、内劲三者合一并滞在足中,造成错误的练法。如果使自己的震脚功夫这样的动力定型,以后会弊病百出,于己不利,最终会怏及自身。正如拳师所讲:“由于练功方法不对,结果是功夫未得,自身先伤,错不在,而在自己不明其法尔。”
由上述各方面的分析,认识可以知道:震脚先是技术,后是功夫。全在于明理知法。这就是我对“震脚”的认识。
故此,我在传授“震脚”功夫,皆在的内外功夫达到:形体柔若无骨,松静自然,筋劲、骨力去拙换灵;内劲修炼到在体内独立存在,且升、降、涨、渺运用自如时,方才教授“震脚”的具体方法。结合其所达到的功夫艺境,分别讲清楚“轻沉、缓急、明暗、透空”八法不同的练法和运用方法。故在“好手”艺境时,皆能出震脚功夫,并精熟的运用于攻防较技当中,而不会产生负作用,其秘密即在此。震脚的功夫虽然妙不可言,然功夫达到妙手艺境时,在攻防较技时,外人也看不到震脚的使用了。因为震脚功夫达到“透空”的艺境,使用时皆不显象而已。这就是前贤所云:“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震脚功夫也离不开这个道理。
故习拳者不应该对震脚功夫产生畏惧心理,应正确对待,才是良法!因有此问,故有如是说法,其它,亦不例外。知此,乃善于修炼、运用拳术攻防之道的人。
通知:本页信息由注册会员(机构)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的官方信息为准,任何关于对机构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相关内容和推荐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被侵犯,请立即向我们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切实维护您的合法权利。联系我们:186152263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