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帖必须认同的一个忠告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门径,离开了临帖则书法不能进步。世界上的各门艺术中,恐怕只有书法与他的传统联系的如此紧密,离开了对传统的正确继承,书法几乎不能前行。
历史上有多少狂妄的“创新”者,在推倒了传统之后,也都在还没有摸到书法大门的时候就倒下了。所以,聪明绝顶的米芾在45岁以前竭力集古字,临帖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45岁以后才一变,遂卓然成大家。明末清初的王铎在中年后,自己个人风格已形成,但仍然大量临习阁帖,以至于能熟练的将不相连属的阁帖中王羲之的信札,随意剪裁,写成一幅,足见其对阁帖的熟悉程度。
当代写碑大家陆维钊先生,至晚年临《兰亭序》数百通,且慨叹说,如果我能早一点临《兰亭序》,我的字还会更好一些。临帖,成为很多名家的必修课!而成名后的自诩者,放弃临帖学习,我们看到他们或停滞不前,或出现大幅度下滑,所以“有空多临帖”,是走向书法颠峰的捷径。然如何把握临帖过程的诸多问题?余不才,据自己多年实践,试述其由。
>>>>临帖应先专,后博,然后再专
先专是选一家碑帖,集中精力,花3—5年时间,日临夜读,仔细研究,达到闭目能诵的程度,则完成任务。以此为基,对此系列书风前后各代的名家诸碑帖,做系统化的观摩与了解,不在精,而重在会于心,着于眼,各家形态各异,能明辨差别。但要注意这些形态俱为表象,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思想上形成对此书风的历史与现在系统化的认识,找准自己在这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再扩展到对整个书法史的全面认识,对历代书法家的风格与作品应如数家珍,然后,再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史、哲的了解与学习,此为博。
赵立波选临雁塔圣教序
经过上述专与博的首轮学习,大致可以了解自己在哪个方面能有发展,自己有那些缺点,所谓“知己者明”,此时便可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兴奋点,花大力气钻研下去,穷究所发现的每一个问题,找出原因、解决方法、以及效果如何?
“衣带渐宽终不悔”,此谓之再专。人生苦短,精力亦十分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飞速运转的社会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欲全面开花,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学书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通知:本页信息由注册会员(机构)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的官方信息为准,任何关于对机构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相关内容和推荐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被侵犯,请立即向我们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切实维护您的合法权利。联系我们:186152263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