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方),**有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被**方),承接经营业务,被**方提供资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方向**企业上交管理费的行为,是**行为。**经营行为实质是承包承租经营行为。若**方以被**方名义对外经营,由被**方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方的经营收支全部纳入被**方的财务会计核算;**方和被**方的利益分配以被**方的利润为依据;**方与被**方的结算属于内部承包经营行为。
特点
其一:资质
[5]例如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包工头或者掌握了一定社会关系资源的企业,他们要么完全没有施工资质,或者仅有专业分包资质或劳务分包资质,或者仅有低级别的总承包施工资质,根本无法参与只有高等级资质施工企业才能入围的工程投标。
其二:能力
被**的施工企业具有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但往往缺乏承揽该工程项目的能力,或者即使具备施工能力但由于大量工程招投标的暗箱操作导致其自行投标并中标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和有实力并且有关系的**人进行“合作”。
其三:费用
被**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所需缴纳的投标保证金,以及中标后需要缴纳的履约保证金或银行履约保函所需资金,均由**人负责筹措并以被**企业名义缴纳。
**人需向被**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并需承担被**企业派驻施工现场的几个管理人员的工资。一旦被**的施工企业与**人达成所谓合作协议,则被**企业以自己名义对外订立总承包施工合同以及办理有关手续,但被**企业基本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或者所谓“管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象征性地派几个管理人员,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一定都约定被**企业不承担工程的工期、质量及安全责任,且由**人自负盈亏。
相关法律
第*
《建筑法》已对**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建筑法》明确禁止**行为,该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第二
**人与被**企业之间的“**”行为的效力。各地法院在审理涉及**纠纷时,对于**人与被**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分包协议》或《内部承包协议》一般都认定为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也明确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第三
关于被**企业与业主方签订的总承包施工合同效力问题。关于被**企业与业主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效力,法学界主流观点均认同司法解释的意见,该解释第一条明确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因此,只要是确有证据证明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业主方签订总承包施工合同,则该施工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依笔者看来,该条规定无疑对业主方具有非常大的法律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该司法解释第八条规定“承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发包人请求解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应予支持:将承包的建设工程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该条司法解释得以成立的前提显然是总承包施工合同有效。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承包人将建设工程非法转包或违法分包的情形,发包人仅仅具有总承包施工合同的解除权,而没有宣告总承包施工合同无效的权利。